首页
搜索 搜索
行业资讯

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片段阅读题的论证方式——举例论证 关注

2023-05-10 14:40:55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

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主旨观点题是考查较多的一类题型,也是难度较高的题型。尤其是当材料文段较长时,考生们就很难判断材料的结构,找不到重点,也就无法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今天就中公教育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比较常见的一类文段结构——总分文段。

总分文段就是开头提出观点,后文论证观点的文段。作者写作后文就是为了去加强自己的观点的说服力。因此文段的重点就在前文的观点部分。今天我们来重点了解一下总分文段中使用较多的一种论证方式——举例论证。举例论证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有十分明显的标志词。对于这一类来说比较简单,根据标志词就能够知道后文是举例,那我们就可以直接定位前文为重点,根据对前文的概括判断正确答案。另一种没有明显的标志词,需要我们通过分析后文和前文的句子间关系来找到文段重点。如果后文部分的内容都在围绕前文进行举例说明,那么同样也属于总分,看前文找重点即可。


(相关资料图)

下面通过两道题目来具体分析:

例1

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酷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相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答案】C。文段可以分为两层,前三句话指出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的伟大剧作家,但是二人的剧本写法不一样。后文通过标志词“比如”进行了举例论证,引用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两部作品,具体比较了二者艺术风格的不同。故文段重点在前三句,对应C项。

例2

英国人类学家特纳认为,正常的“社会结构”是一种有阶层、地位、贫富差别的体制,“反结构”是没有等级之分、贫富之别、男女之别的时空,具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很多重要节庆仪式就是属于“反结构”。中国古代元宵节是全民的狂欢节。在节日期间,人人尽兴而乐,可以缓解平时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压力,节日期间的一些反常行为,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紧张,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节日期间,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贵贫贱,不分年龄大小,君民同乐,有利于促进不同阶层的和谐,社会稳定。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古代的元宵节是“反结构”的社会产物

B.中国古代的元宵节具有消除社会不满的功能

C.应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中“反结构”的节庆仪式

D.“反结构”的节庆仪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答案】D。文段首句通过正常的社会结构引出反结构这个话题,指出“反结构”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后文虽然没有明显的标志词,但是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作者强调了“古代元宵节可以缓解疲劳和压力”,“节日可以消除隔阂和紧张,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不同阶层的和谐,社会稳定”。这些内容都是在向我们证明:反社会的节庆仪式能达到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也就是举例证明了文段开头的观点。故文段重点在第一句,对应D项。

通过这道题大家可以看出,在分析文段时,看到文段中有比较明显的“例如”“比如”“譬如”等标志词时,说明后文是在进行举例论证;另外有些文段虽然没有明显的标志词,如果后文内容围绕前文观点进行举例说明解释,同样后文也只是举例论证。这两种情况下,只要概括前文的观点就可以找到对应的答案。

中公教育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做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