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行业资讯

AI概念股强势反弹:近期大模型“扎堆”发布 监管拟着手规范相关服务

2023-04-12 04:50:57 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4月11日电(翟卓)11日,AI主线强势反弹,AIGC、数据要素、ChatGPT概念等板块涨幅居前。同花顺数据显示,年初至今,AIGC概念已累计上涨62.16%,ChatGPT概念累涨44.34%。与板块火热相辅的是,近来各类AI大模型密集发布,大平台、大企业扎堆进入相关赛道。不过与此同时,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应用的数据安全问题也受到市场广泛讨论,监管部门逐步出手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


(资料图)

AI大模型“扎堆”发布

近日来,各类AI大模型扎堆发布,上市公司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加速布局,人工智能似乎也成为公司们新的“流量入口”。

4月7日,阿里云宣布公司自研大模型“通义千问” 开始邀请用户测试体验,且现阶段该模型主要定向邀请企业用户进行体验测试,用户可通过官网申请,符合条件的用户可参与体验。

4月10日,商汤科技首次公开了“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并推出了其最新研发的语言大模型“商量SenseChat”,据悉,该模型使用大量数据训练,并充分考虑了中文语境,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中文文本。

同日,昆仑万维官宣国产大语言模型——“天工”4月17日启动邀测。昆仑万维方面表示,“天工”大模型已经非常接近OpenAI ChatGPT的智能水平。

搜狗创始人王小川也在当日宣布,他与前搜狗COO茹立云联合创办了人工智能公司——百川智能,旨在打造中国版的OpenAI基础大模型及颠覆性上层应用。

4月11日,毫末智行发布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毫末DriveGPT雪湖·海若,据悉,该技术目前已完成了4000万公里的量产车驾驶数据训练,参数规模达到1200亿。

当日晚间,科大讯飞表示将于5月6日发布讯飞预训练大模型的详细信息。飞书也官宣发布新产品“My AI”,并称其可以帮助用户处理经营数据等,不过据报道该产品功能仍在推进中,暂无明确公测及上线时间。

此外,华为的盘古大模型虽未揭幕但已大火。据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8日透露,盘古大模式参数达到了千亿级,可海量无标注样本筛选。华为云官网近期显示,盘古大模型“即将上线”。

京东集团副总裁何晓冬也于同日表示,京东将在今年发布新一代产业大模型,言犀是“京东版”ChatGPT,言犀大模型预训练参数达到千亿级,品类覆盖3000+,人工审核通过率95%+、生成文字30亿+。

而再向前“追溯”,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汤道生还于上月末表示,腾讯正在研发类ChatGPT聊天机器人,未来还会将其集成到QQ、微信,并向B端用户服务。事实上,目前腾讯已正式发布了AI创作工具“腾讯智影”,并于微信小程序中上线。

针对巨头企业相继布局大模型赛道,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表示,当前国内AIGC存在空窗期,需求有了,产品没有,此时各大厂家抢滩登陆AIGC是正确的策略,只是不能期望国内厂家的大模型能够一步到位。

广发基金也表示,从长期的维度来看,AI有望形成较大的产业趋势,这个过程中会有一批优质公司实现盈利和市值的双重扩张。

监管拟着手规范人工智能服务

不过在AI大模型热潮迭起的同时,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应用的数据安全问题也受到市场广泛讨论,监管部门逐渐开始出手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

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征求意见,提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向公众提供服务前,应按相关规定向国家网信部门申报安全评估,并按规定履行算法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等。

盘和林表示,意见稿是针对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忧虑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此次征求意见稿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响应领先全球,符合我国先规范后发展的产业推进路径。

例如,意见稿拟规定,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提供聊天和文本、图像、声音生成等服务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预训练数据、优化训练数据来源的合法性负责。数据包含个人信息的,应当征得个人信息主体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等。

奇安信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稿的发布意味着国家对AIGC的监管治理已提上日程。多国对AIGC监管力度的加强均表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已成为AIGC发展的前提和关键。“随着AIGC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企业应该更加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确保相关业务的安全和可靠性。”

此外,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也于10日发布了《关于支付行业从业人员谨慎使用ChatGPT等工具的倡议》,提出正确认识ChatGPT等工具的机遇和风险,倡议从业人员依法依规使用,不上传关键敏感信息等。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对此表示,此前国外已出现过ChatGPT等工具隐私泄露的情况。协会倡议慎用ChatGPT等工具,无论是对金融机构还是用户而言,均是一种保护行为。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