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讯:高端车降价,雅迪打的什么算盘?
文 | 伯虎财经,作者 | 梦得
3 月 30 日,雅迪旗下高端品牌 " 冠能 " 推出了三款新品——雅迪冠能摩登、奢想 Q9、探索 X7。其中,探索 X7 的起售价为 5990 元,奢想 Q9 和冠能摩登的起售价则分别为 3790 元和 2990 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新款,不仅没有新的配置,价格也明显低于同系列已发布的其他产品。比如 2022 年 9 月发布的冠能 E9 GT 大师版,起售价达到 6898 元。
(相关资料图)
难道雅迪真的撑不起自己的 " 高端梦 " 吗?其实,仔细梳理下来,这不完全是雅迪撑不成撑得起高端的问题,而是二轮电动车(以下简称 " 小电驴 ")整个行业面临的尴尬处境。
01 雅迪的高端梦
时间回到 2009 年,小电驴品牌超过了 2000 个,数量众多,且大多数产品在外观、功能和价格上都没有太大区别,整个行业同质化严重。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几位头部玩家的打法也很相似,轮番上演广告战和价格战。
2012 年,龙头老大爱玛内部开始陷入内斗,上市搁置。常年屈居老二的雅迪看到了机会。
为了破局,雅迪喊出了 " 雅迪、更高端的电动车 " 的口号,开始布局高端。为了营造 " 高端 " 的形象,雅迪一口气花了上亿,将旗下 5000 多家专卖店进行升级;随后砸下重金邀请当红演员胡歌、李敏镐当代言人,投入上亿广告宣传。在产品方面,推出售价在 4000 元以上的高端车型,来抢占高端市场。
甚至在 2016 年,雅迪 Z3 售价高达 8588 元,不仅远高于旗下品牌其他产品的售价,同时也高于当时整个行业的最高售价。性能上,据官方介绍,雅迪 Z3 不仅能实现智能化输出动力,同时还具备车辆自检、手机远程操控和定位导航等智能功能。
因当时大多数产品都不具备智能化,一经面世后,得到很多关注,结果却差强人意。2016 年,雅迪虽然营收上微增 3.6%,销量却呈现下降趋势,卖出了 320 多万辆,足足比爱玛少了 80 多万辆。
但这一年,迎来一个好消息,雅迪上市了。秉持着 " 趁你弱,要你命 " 的原则,雅迪创始人董经贵迅速改变策略,喊出 " 所有车型降价 30%" 的口号,主动掀起价格战,抢占爱玛的市场份额。次年,雅迪销量暴涨,卖出 406 万台,同年爱玛只卖出去 377 万台,雅迪一跃成为行业销冠。
尝到甜头的雅迪,乘胜追击。2020 年,雅迪与拼多多合作,联合举办了一场 " 品牌万人团 " 的活动,最高降幅达到 30%。2021 年,雅迪市场年销量高达 1386 万辆,比爱玛年销量 835 万辆,高出了 65%;市场占有率上,雅迪已经达到 27.9%,而第二名爱玛却只有 16.8%。
与此同时,价格战除了把 " 中低端 " 植入消费者心智,还严重影响了雅迪的净利率。据财报显示,2020 年 -2022 年,雅迪的净利润率分别为 4.95%、5.08% 以及 6.96%,尽管在稳步攀升,但仍处于 " 组装厂 " 的水平。
与此同时,看着小牛、九号的快速成长,行业老玩家怎么舍得放过 " 高端 " 这块蛋糕。
根据历年财报显示,2019-2022 年,雅迪研发费用分别为 3.86 亿元、6.05 亿元、8.44 亿元、11.06 亿元,逐年上增。
2018 年,雅迪推出了 TFAR 石墨烯电池。相比普通铅酸电池,其循环寿命长达 1000 次,是前者的三倍,在 -20 ℃的极寒环境下也能正常充放电。
2020 年,雅迪又推出第二个冲高系列 " 冠能 ",还配备了全新自研的石墨烯电池和成体系的 TTFAR 增程系统,将其最高续航里程提升至 200km,售价则定在了 3499-6999 元的价格带。直接带动了雅迪小电驴的平均售价。
据国海证券的数据统计,2020 年,雅迪小电驴的平均售价为 1118 元;2021 年,则为 1265 元,虽然有小幅增长,但与雅迪 2014 年开启高端化时的 1231 元没有多大差距,可见雅迪的高端定位并未很好地支撑起来。
(图源:网络)2021 年,雅迪再推出高端子品牌 VFLY,与保时捷设计工作室的高端合作,和融合了 V-SMART 智显大屏、语音助手等在内的人车智联,定价来到了更高的 6000-20000 元区间,但财报中并未提及其销售情况。
说实话,押注高端多年,雅迪并非没有成效。根据鲁大师 X 艾瑞颁布的《2023 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显示,2022 年,在线下销量中,雅迪在 4000-4900 元价格带的销量遥遥领先。不过在 5000 元以上,雅迪次于九号、小牛。在 7000 元以上的差距更为明显,九号、小牛两家就抢占了 95.5% 的市场份额,雅迪仅占 4.1%。
虽说,作为最先提出高端化的雅迪,吃到过一点甜头,但和小牛、九号相比,还是不够。其实不止雅迪,爱玛、绿源这些老玩家为什么会在高端上输给后来者小牛、九号?
02 传统厂商 VS 新势力厂商
一方面,是传统厂商要打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
据鲁大师数据实验室统计,虽然九号公司、小牛电动在 2022 年分别拿下了 5000 元以上两轮电动车线下销量的第一、二名,但最高年销量未能突破 10 万辆,高端市场份额着实有限。相比之下,雅迪在 4000 元以下、4000-4900 元这两个价格区间的线下销量分别达到了 30 万辆级别和 40 万辆级别。
毕竟大多数用户看来,小电驴只是一个代步工具,比起高端、智能化,更多的用户更加注重是不是好骑、续航如何、价格是否实惠,电池够不够大。据鲁大师 X 艾瑞《2023 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目前消费者购车价格集中在 3000-5000 元等。
而且,因为两轮电动车属于消耗品,大约每 5 年都需要换一次车。所以决定这个市场可能不是高端化,而是市场份额。拥有数量最多的门店才能抓住换车潮。小电驴厂商只能用价格战来抢这个市场份额,也就被打上了 " 中低端 " 的标签,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用户心智。
另一方面是研发上,雅迪、爱玛的研发费率仅在 3%,但小牛和九号本就是技术出身,研发费用率能达到 5% 左右。不过技术优势正是小牛、九号能够赛过一圈老玩家的主要原因。
在雅迪、爱玛、绿源等一众传统小电驴品牌还在下沉奋力厮杀时,突然冒出来一个小牛电动,且一出场即高光。除了创始人李一男自带的光环外,小牛的轰动还来源于一个众筹。2015 年 6 月 30 日,为期 15 天的小牛 N1 电动车众筹结束。原定 500 万元众筹目标的活动,超过 11 万人参与,最终筹集资金超过 7200 万元,创下国内众筹纪录,小牛也因此一举成名。
而且小牛还给行业做了三个创新:
颜值高:
当时电动车行业同质化严重的程度,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去掉 LOGO,你都不知道哪个品牌的车。这时候小牛以高端智能的理念出现,设计简约,还多次因设计拿国际大奖。
锂电池创新:
当时行业内小电驴都是使用铅酸电池,而小牛采用的是锂电池,虽然贵,但使用寿命是铅酸电池的三倍,且能量密度大。
智能化:
小牛 N1 智能化最大特点是集中解决了电动车的防盗特点,内置了智能系统,方便车主随时用手机查看电动车情况;内置 GPS 智能防盗等等,因智能化领先,还被称为 " 两轮特斯拉 "。
因为发力高端这个细分市场,凭借三个创新,小牛 N1 售价高达 4000 元以上。2018 年,成立不足 4 年的小牛电动就正式登陆纳斯达克。2019 年才出现的九号也是凭借技术优势飞速崛起,比如提供 ABS、TCS 等辅助驾驶功能,以及 OTA 服务、自动解锁功能当前领先于其他厂商,主打中高端和智能化的差异化定位,九号小电驴整体均价在 4000 元以上。
更高的售价带来了更高的毛利。从财报来看,两家公司的毛利率可保持在 20% 以上,远高于在 15% 左右徘徊的雅迪。财报显示,2022 年全年,雅迪毛利率为 18.08%,而小牛毛利率为 22.46%,九号公司的毛利率更是高达 25.97%。
这也是一众传统品牌眼馋高端的原因。
但高端的局限也很明显。一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偏向中低端,所以高端市场有限。二是目前所谓的智能化和锂电池已经不算是新鲜事物了,无法说服消费者接受过高的溢价。最明显的是,2022 年,小牛电动营收从 2021 年的 37.05 亿元缩至 31.69 亿元,降幅达 14.47%。即便营销费用激增,也没能阻挡不好卖的事实。
另外是在高价的背后,小牛电动的产品力、服务也并不能让消费者满意,在黑猫投诉上,有 2096 条投诉,小红书上也有很多吐槽帖子。
其实这也是大多数小电驴厂商犯的致命错误,所谓的智能化、高端都用高价来实现,并没有看到什么创新性技术,或者解决用户痛点的技术,比如如何提升续航能力等等,消费者自然不感冒。
03 写在最后
从 2022 年全年财报来看,雅迪在增长上的疲弱之势已很难遮掩。营收增长速率同比下滑了超 24%。同时,过去一年雅迪总销量为 1401 万台,其在 2021 年年报中披露的产能为每年约 1700 万台。也就是说,销量不振的情况下,同时还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还要面对新国标政策带来的过渡红利期的淡去,爱玛在身后狂追,高端新势力也开始走向中低端,雅迪的压力并不小。
为寻找增量,雅迪不可能放弃高端。而此次雅迪高端系列降价,或许不是雅迪对高端认输,而是面对越来越清醒的消费者,迅速做出了反应:在没有创新性技术前,溢价再高,容易翻车。
参考来源:
1、雅迪、哈啰为什么都在做高端两轮电车 -36 氪 ( 36kr.com )
2、两轮电动江湖,混战不止 -36 氪 ( 36kr.com )
3、雅迪带头、小牛九号押注,两轮电动车高端化的追逐和迷局 -36 氪 ( 36kr.com )
4、一手下沉一手高端,雅迪董经贵打的什么算盘?-36 氪 ( 36kr.com )
5、高端车降价,雅迪认清现实 -36 氪 ( 36kr.com)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