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浪革 /衍生] 小叙闲林浪革 全球动态
12月翻到《死如秋叶》,喜欢起华北浪革,渐渐地听完刘森的大多数歌。可惜心情依旧烦乱,愈加有那句“如何到明天”的感觉。
如今再附庸风雅一回,写点东西,期望能以个人角度传达较普遍的感受。
这篇可以算作三成的 华北浪革 同人文。
【资料图】
文风破碎注意。
写时仓促,需要仔细雕琢。
————
一、故乡孤云绵延
久久沉浸在县城中,一个往往在媒体上销声匿迹的存在。如今各种视频不计其数,它却又混在许许多多其他地名中,默默地一同浮沉。
起伏间,生活如古井无波,有听闻些轶事,也有听闻些苦事。到现在则变本加厉,仿佛天下之事尽与自己相连。然而故乡与自己仍旧籍籍无名。
我敬重县城,却忽然发觉:县城是否存在,是无关紧要的话题。毕竟千层山万重浪,你与大城市相隔万里,相隔千年,相隔躬耕许久的土地与频频闪烁的镁光灯。所幸还有楼下的几杯小酒,聊以解慰,逃离苍茫的哀愁。
秋叶零落,但无人在意其化作的尘埃。再说,其实本就无人留心某片叶的。
二、丧与焰
我以为,很多时候生活平静且撕心裂肺。层层叠叠的压力席卷而来,教导我应当适应生活,据说这样会有顺利的未来。
但、如果没有爱好,人究竟如何区别于他人呢……惊惶不定地恐惧着离群和平庸,故而难以豪迈地决断,更无从上升到孤勇的地步。哪那么多事儿啊?就几点兴趣、一些不适。可惜没有妥协方式,对自由止步于幻想,藏在现实中的悲哀只是那卑微的幻想,比如远望鲜花盛开。
空望南方而逃不出北方,如此沉闷的环境之下,仅有颓丧是唯一的波澜。于是铁不成钢的愁苦混着厌弃生活,有长话短歌而无处放声歌唱。
心绪愈发驳杂,渴望变革的冲动就愈发强烈。曾经是走往延安,如今是追逐上游的风。青年的锐气虽能压抑,却是难以磨灭的。心底朦胧的激情推动梦想,期待那些激越昂扬的时刻,甚至包含慷慨赴死的颤抖。
日复一日的等待,心中事难平。大雨先于春日,跌倒在雨中不再起;意外先于明天,登船却徘徊不离岸。虽然焦急地寻觅点燃自己的时机,然而始终未见光。
无所谓废青或焰青。毕竟终将在拼杀于心底之时,销声匿迹于人海。
三、沉醉残梦
其实那些期许已被调大了比例。说来也是,本就是盛夏冰凉的时节,何处能生长完善美好的思绪?更何况翻来覆去还是那样,怀有的本就是一些麻木的空梦。
即便如此,仍有骤然的心慌。毕竟满天碎星,风雨乱飘,是永无可能适应的凄凉。受痛而看清那消散的梦,遗弃梦而忍住那不断的痛。只是情绪倾在脑海中,终将在寂静时刻哭出声。关上门,埋下滚滚而来的崩溃与疯狂。
酒醒梦散,日被月掩过,无人询问月圆与否。
四、长河彼岸
月明中,曾经举头玉衡的美丽偶遇浮上心头,映衬无言无眠的夜。既然眼中的迷茫比浓雾更密,有时总会疑惑新世界是否悄悄降临,唯独不容许自己期待,同时迫使自己留在原地。此时似乎有些旧忆冒出,驱使自己回想往昔,曾经低头一意孤行的微笑。
眼前的长河滔滔东流,无论潮起潮落、抑或是枯的年涝的年。身后的烈火渐渐熄灭,青春在挥舞中消散。岁月在重复中疾驰,渡河的信念被夜风吼散,仍旧只余一张虚幻的反对票。
今夜你沉沉睡去,将要长梦何处,又将安身何处?
————
赠:几缕看法
说起刘森,我把探索他散落的歌曲作为惊喜,属于发掘曲评的副产物。在这种时候我总会活泼起来,因为作品是有限的,热度又决定着不会有什么无边信息滚滚下——知乎除外,矛盾会不断切碎观者的思绪。
当几周后,第一次见到批评刘森的观点时,我先惊觉并反思自己为什么喜欢,以至于没有认识到诸如“叠太多混响”“歌词简单”“很老套”“空洞”的意见。但我觉得,自己能喜欢如此之久,已经很幸运了,就不必在意这些。
闲思断断续续,最后只好承认:某些作品必须如此,灵性不一定和工巧华丽等同。
所以,华北浪革在做一种直白且真挚的牵扯,把人带回那个破败却激昂,苍凉却鲜活的世界。它从第一步就在反对套路化,虽然自身观点过于坚定,以至于常有人误认它死板。
————
用“我”自称好不习惯,还是“在下”舒服——只想表达尊敬的意思,大约算感谢阅读。
千万不要有什么大佬来看啊(?),半夜没心情睡觉的时候瞎写的。(←4.13凌晨)
写文章什么的果然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