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为笔、火为墨,遵义艺术家“烫”出稀有画种|焦点快看
【资料图】
作为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城里小有名气的画师,王金玉的烙画一半以上都被亲朋好友们以“欣赏、借阅、赠送”等名义珍藏了。“烙画创作需要耐心和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贵州的秀丽山川、多元民族文化、厚重的农耕传统给我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题材。”王金玉说。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它使用一种特制的铁笔,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画烘烫作画,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术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金玉2006年开始学习烙画创作,2009年举办了个人烙画展,2015年烙画系列作品荣获中国(贵州)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文化产品博览会设计大赛遵义分赛产品设计类优秀奖,2017年9月烙画《旭日东升》被誉为凤冈首届政府文艺奖民族民间工艺类二等奖,现有烙画作品700余幅。
烙画以黑、棕、茶、黄、白五色为主要色调,线条粗细不一、简洁明快。完成一幅烙画作品需经过设计、构图、选料、拓稿、熨烙、修整、平磨、抛光、设色、装裱等步骤,要求创作者了解宣纸、绢、布、亚麻等材料的特征,根据构图需要掌握烙具的速度、控制烙具的温度、把握烙具的角度和压力,使用落、起、止、走、住、叠、圆、回、藏的运烙技巧进行创作。烙画包括点烫、立体烫、工笔白描烫、面烫、线烫、冷烫、烘烫、间隔烫、特技烫、混烫等多种技法。
"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三年,才被河南南阳的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后经辗传,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地几大派系。烙画以前仅限于在木质材料上烙绘,如:木板、树皮、葫芦等。画面上自然产生不平地肌理变化,具有一定地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现代大胆采用宣纸、丝绢等材质,丰富了烙画这一门艺术形式。
【作者简介】王金玉,男,苗族,贵州凤冈人,1967年5月出生,1993年8月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曾任凤冈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凤冈县民族民间文艺协会主席,遵义音乐文学学会理事,现县直属机关工委干部。
来源 遵义市文联
编辑 谢国欢